你就毁在凡事只求差不多

  你就毁在凡事只求差不多

  文/仲念念

  表姐结婚的时候,全程都在哭。
  她的妈妈说,有个差不多的人嫁了得了,哪那么多要求?再说,你一没学历,二没本事,人家男孩配你绰绰有余了,别挑三拣四的,不知好歹。
  你没看错,这的确就是表姐亲妈说的。好些年前,在我们那个重男轻女的穷乡僻壤,女儿嫁出去了,就是外人了。
  我那时小学还没毕业,并不是很懂,可不知为何,竟觉得又害怕又难过。
  婚后的她一点都不幸福。她妈妈口中那个“差不多”的人,其实差了很多,不仅喝酒赌博,还时不时就家暴。表姐很多次想离婚,都被她妈劝回去了。
  她妈说:“过日子不都这样吗?谁家不是吵吵闹闹的,有个差不多就行了,别没事找事。”
  可是,差不多真的就行了吗?一次两次可以差不多,一生呢?有太多太多的人,一生就毁在“差不多”上。

  我曾经有位同事,也特别喜欢差不多。他是广州本地人,对广州的一切特别熟悉,所以当北京客户来公司考察的时候,一般都由他负责接送和陪同。
  广州是个格外多雨的城市,特别是夏天。当时,经理说,一定要把天气情况标注在行程表上。可他觉得差不多就行了,下不下雨还不一定呢,一来二去的,就忙忘了。
  天公不作美,谁料客户到达的那天突降大雨,大家毫无防备,即使手忙脚乱买了伞,还是被淋湿了。湿的不只是衣服,还有心情。后来一连几天都是阴雨,客户嘴上没说什么,但回去以后,便把合同取消了。因为另一家公司的服务,远比我们周到得多。
  没有提前查好天气,虽看上去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却反映了整个公司工作的严谨性和对于合作的重视程度。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不无道理。
  送走客户以后,那位同事也被辞退了。走的时候他还一直在抱怨:“多大个事儿啊,有个差不多就得了,第一次遇见这么吹毛求疵的客户,简直就是有病。”
  我在心里叹了口气,沮丧地想,他这样一个凡事只求“差不多”的人,也就只配过一个“差不多”的人生。
  而一个追求精益求精、一往无前的企业,永远不会允许“差不多”的出现,因为那是一种无能、一种应付和凑合、一种态度的不端正。

  纵观我们这一生,其实无论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这种“差不多”的思维都会常常闪现。它给了我们一种暂时性的心安理得,时间久了,便会将我们慢慢“杀掉”。
  因为这种“差不多”,其实就是一种温柔的慢性自杀。
  小时候贪玩,每次考试总也考不好,每逢期中或者期末,家长总要来问:“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我们眼神躲闪,抓耳挠腮,不好意思地说:“嗯,差不多。”
  可是,差不多是多少呢?他们并不知道。可我们知道,但始终不敢说,因为差不多实际上就是差了很多,我们考砸了,很怕,于是选择了搪塞。
  然后,慢慢地,便养成了“差不多”的习惯。读个差不多的高中,找个差不多的女朋友,毕业以后再做一份差不多的工作,差不多结个婚,生个差不多的孩子。再然后,这一生,就差不多过完了。没有波澜壮阔,只是风平浪静走进死亡,明明碌碌无为,还跟自己说平凡可贵。
  可是,问题出在哪呢?是我们不配拥有更好的人生吗?
  当然不是!只是我们习惯了将就,才会变得没有追求。我们因为害怕失败和伤害,就一味地选择妥协。问题的根源,出在我们凡事只求差不多,却错过了无数次变得更好的可能性。
  杀死我们的不是“差不多”,而是心底的懦弱。

  自古成功只有一个理由,而失败却可以有一千种借口。或许正是因为借口足够多,所以成功才永远不会轻易获得。
  如果小事但求差不多,等大事到来,“差不多”就成了惯性。它固定了你的思维,也限制了你追求更好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你就会变成一个“差不多先生”,过着一个“差不多”的人生。
  这样的人生一定是可悲的吗?不一定,如果这是你真正想要的生活,怎样平凡都不过分。但如果不是,如果“差不多”只是你退而求其次的凑合,那才是可悲的。
  所以,如果你不能心安理得枯守“差不多”的人生,如果你还想创造更好的生活,那就勇敢地突破牢笼、远离“差不多”吧,因为“差不多先生”真的一点都不酷。
  你我共勉。

生活感悟排行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