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读后感

  声声慢读后感(一)

  秋日的暮蔼里,一阵风接一阵风,掠过湖面,涟漪四起,掠过柳林,一层黄叶纷纷零落。“呼呼”的风声吹来一种浓郁的感伤和怅惘,“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万物萧索,雁阵惊寒,凉意如潮水般袭上心头。

  斜雨纷飞,雨水敲击着每一片枝叶,如千万只木鱼的合奏,敲击着心灵的海岸,“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面对漆黑的夜空,面对风声,雨声,思绪如潮,感慨万千‘不由得想起李清照的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把秋天的寥落景致写到了极致,把作者失落的心情写到了极致,也把她的诗歌和精神境界推向了至高点。

  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这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很低沉,但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及遭遇,可知这些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不是无病呻吟,夜不是纯粹的心理宣泄,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

  透过这首千古绝唱,我们看到了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一片叶子一样漂泊,挣扎。在孤独和寂寞中,用锐利的笔篆刻生活的无奈和命运的多桀。抨击政治的腐败,忧国忧民。

  她的其他作品夜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情愁和命运与她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他的幸福生活的结束与那段历史息息相关。

  她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就是形容李清照的。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政治原因,她和夫君赵明诚先是分离,最后是诀别。她的幸福生活也就结束了。他的丈夫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声声慢》就是经历了三次磨难后用心灵洗练的华章。此后,她的心应该是宁静的,安然的,她的愁也该渐渐随风飘散了吧。

  李清照的文学造诣和艺术才华是无人能比的,她的情很真,她的愁很浓。几千年的秋天几千年的愁,我们在秋风中一遍遍领悟她的诗情画意,感悟她的情才风华,感叹她人生的真谛。


  声声慢读后感(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直都很喜欢李清照的词,即便有些悲凉。

  今天再次读了这首词,似乎有了更深的感悟:

  李清照十八出嫁,与丈夫一直恩爱情深,志趣相投,她的前半生的生活是安逸闲适的。然而随着北宋的灭亡,丈夫的病逝,她的生活也从此跌入低谷,流落江南,身如黄花,心似枯井死灰。

  乍暖还寒的悲秋时节。虽有淡酒御寒,可又偏是晚来风急,真是雪上加霜。借旧时相识的大雁回归,寄托自己流落他乡的凄凉。黄花无人采摘,满地零落堆积,一切不可收拾,一切百无聊赖。

  寻寻觅觅,却寻出这一番次第,真是非一个愁字了得!

  在这里我读到了一颗“女人心”,一颗“失落心”。

  故国飞来的大雁啊,你可曾听到,一个曾经辉煌的女人对亲人、对朋友、对家园的深深眷恋!那满地残落的花瓣啊,你又可曾知道曾经清丽婉约的美人,现如今却是如此凄惨,寂聊!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次次地寻觅,这一次次地失落,我仿佛听到了她那难以抑制的哭泣声,仿佛感受到了她内心深处不可名状的悲痛。

  此时,同为女儿身的我不禁淆然泪下,如此才华横溢的女人,却又如此凄惨的女人!命运为何如此弄人!


  声声慢读后感(三)

  生活在地球这个共同的大家园里,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人们总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慨。但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深知其味。然而,如果把这些体会、感慨用笔尖“摄”下来,保持永久性的“记录”,它将会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当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在我耳边萦绕时,我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李清照,这位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女词人,经历了国家从安定兴盛到战乱衰败的过程,自己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丈夫离她而去之后,她的生活,可以说是从天堂跌到了地狱,使她饱受了人世间的悲凉凄苦!她的作品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早期的轻快欢畅转向晚期的低沉忧郁。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妇人别无他法排解内心的苦闷,只能借词消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欣赏她的词句,使人渐染一种无名的惆怅,仿佛自己也亲身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悲欢离合,与女词人同一遭遇,同一命运。

  一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秋雨图,看似冷峻,万类俱昏,白茫茫的一片,却又有梧桐的风华正茂;乍看似冷漠的秋雨图,却又给人以美的生机萌动,陡然间又有希望重生。在无形中似有形,用轻描淡写描绘出刻骨铭心的最真实的感受,李清照内心的郁闷在此表露得既形象又生动。所以这首词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久传不衰。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强劲的旋律,低沉的声调,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不禁问自己:生活在当今这个时代里,过着丰衣足食的求学生活,又有什么不知足?便纵有数之不尽,无法言清的压抑和寂寞,比比李清照所经历的一切,我们的压抑和枯燥又算什么?唯一不知足的就是对诗词学习付诸的行动太少了!纵然也在生活中遇到那么多的困难和不尽人意,也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去克服。

  《声声慢》早已朗读完了,但它的意境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从中我了解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我甚至学会了怎样调节消极的情绪……

读后感排行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