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一)

  --《范仲淹断齑划粥》读后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的小故事都蕴藏着深刻的含义。《范仲淹断齑划粥》的故事,却一直映在我的心上,是它让我知道了人要有恒心、有毅力。

  这一篇小故事主要写了北宋着名学者、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时期酷爱读书,但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十岁时住进寺庙读书。他从早到晚一个心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忘记吃饭,别人送来又觉得不好意思,便在夜晚量好米,添好水,一边读书一边煮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才睡觉。第二天,米粥凉透了,凝固了,范仲淹就用小刀划开一个十字,分成四块,早上吃两块,傍晚吃两块。在去山洞读书时,采几种野菜切成碎末并拌入盐,佐餐的菜便成了。他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是否也是这样有恒心、有毅力呢?

  有一次,我吵着闹着对妈妈说养一盆花,妈妈对我说:“那你要自己给它浇水、施肥哦!”“好的!”我爽快地答应了妈妈的话,妈妈也给我买了一盆小花。开始几天,我很努力地每天给它浇水。过了几天,我开始放弃了,只是偶尔浇一浇。后来,我完全不管它了。渐渐地,小花收起了笑脸,慢慢地垂下头去,原本那些光滑的花瓣,也一片片落了下来,最终完全枯萎了。妈妈见状,教训了我一顿,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宝,一件事只要你有恒心地做,一定是会成功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做事一定要有恒心。”

  这一个小故事使我受益终生,它使我懂得了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我们应该要向范仲淹学习。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二)

  --《羲之墨池》读后感

  在星期三的故事诵读课上,我津津有味地读着一篇《羲之墨池》。我非常佩服书法家王羲之,他每天都很早起床,漱洗完毕就开始练字,一练就是好久,他不知写坏了多少笔,洗笔的水像墨一样黑。最后他就成了大名鼎鼎的书法家。

  我看完这篇故事以后,深感惭愧,我做事情就经常半途而废。记得又一次,我看到电视里的小朋友们在漂亮的舞台下跳着优美的舞蹈,羡慕极了,也让妈给我提了一个舞蹈班,结果只学了一个学期,之后就觉得摆一字开太累了,就不想学了。还有一次暑假,跟外公学素描,画了二次,觉得没有进展,又非常枯燥,就又暂停下来了。

  从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勤奋就不可能成功。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个水池,隔岸便是成功。成功与否,只在于是否愿意如精卫一般用自己的勤奋填平水池,将水池变成坦途,所以只有在乎点滴的勤奋,才能像浮云和惊龙一般傲视众生,享受成功。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三)

  --《卧薪尝胆》读后感

  “卧薪尝胆”这个故事讲述了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国国君勾践为了报仇,搬出王宫住进一间茅草屋,每天去添在地铺上方挂着的一只猪胆,在这样痛苦煎熬的日子里发愤图强,最终一举打败了吴国。

  勾践不贪图享乐,不安于现状,把自己逼到捉襟见肘的“绝路”上体验生活以激发斗志,而后发愤图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但优越的物质条件却并不完全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助推器”,有时候反而是走向成功的“绊脚石”。因为,安逸会使我们只求享乐而不思进取,不知不觉中原地踏步或落到后面。因此,我们不可以好逸恶劳、坐享其成,一定要像勾践一样发奋图强,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一个栋梁之才。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四)

  --《磨杵成针》读后感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则故事使我难以忘怀。这则故事便是众多中华美德故事中的一则--《磨杵成针》。故事中有两位主人公,以为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另一位便是唐代伟大的诗仙--李白。

  故事中的老奶奶是以为毅力顽强的老人,她下定决心要把一根粗壮的铁棒磨成一枚细细的绣花针。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磨着。她的行动影响了从小贪玩的李白,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从这则故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读后感排行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