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读后感(一) --《变革中国》读后感 这是每周一本的第一本,希望我可以好好的坚持下去。 这本书里让我记住的有两个观点: 其一,中国的改革开放并不是一个自上而下完全经过顶层设计所产生的结果。在改革伊始,华国锋也曾尝试过做出顶层设计,当然,也是计划经济,不过这一次是有计划地向外开放某些工业和地区,被称为“洋跃进”,之后夭折,夭折原因在于这一次洋跃进不仅太快,而且只是强调了重工业,只顾及了经济指标,忽略了改善普通人的生活。而后,邓小平纠正了这一错误,但是邓并没有用另外一个设计来替代“洋跃进”,他认识到了彼时最大的问题是改善人民的生活,从而稳定国内环境。 邓并不自认为是一个好的设计师,他的实用主义让他把目光转向民间。这个时候,民间所产生的边缘改革对邓的进一步行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民间的包产到户被证明了可以提高农民积极性,扩大产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那就用!广东出现大逃港,为什么社会主义好,还往资本主义跑?因为穷,那就让他们先富起来,于是有了经济特区!自始至终,邓都没有在北京闭门钻研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积极地从民间发掘民众的创举,用以完善自己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构想。 其二,“利益是改革的驱动力,而思想决定了改革的方向”。对于彼时的领导人来说,改革的驱动力就是以经济的发展来维护执政的合法性。改革的思想,华是坚持计划经济、两个凡是的,所以做出了“洋跃进”,陈云作为计划经济的设计者,始终坚持了国营和集体经济占主体;中央计划占主体,市场调节作补充;政府控制作主体,市场经济作补充。而邓的实用主义思想,让他具有了最让人钦佩的一点--认识到“不完美”的存在。即使是社会主义,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这个时候,就需要做出改进,那什么样的改进才是最合适的,并没有完美的真理来指导,就只有一步一步地试,要试,当然就会出错,错了不要紧,改过来就是了,最怕的是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原地踏步,固步自封。 改革当然需要顶层的推动,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唯上的国家。可是,顶层设计时的方向从哪里来呢,不需要,也不应该一个人或者几个人闭门造车,绞尽脑汁。他们最需要做的恰恰是把目光转向民间,多听一听真实的声音,看一看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究竟是在哪里遇到了困难,又是在哪些地方展现出了计划经济下所没有的的活力。
--《大数据变革》读后感 之所以读《大数据变革》这本书,是因为当时在京东上看到这本书的宣传是具备互联网思维必读书之一。说实话,看这本书根本看不进去,不晓得是因为翻译的原因还是什么,只能说标题吸引人,内容很空泛,没有什么的可读性。现把书中的一些内容做些摘录。 大数据是市场营销和销售的下一个前沿地带。在一个日益互联的世界,对数据勤于收集和有见地的分析使得公司可以前所未有地了解它们的消费者。用有形的统计知识武装后,现在它们也可以改进企业和产品,使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在这个产品差异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世界,了解消费者是必要的。一名天才创意的头脑根据对消费者的直觉设计广告促销已经是企业界早已逝去的回忆。今天的营销需要基于数据驱动洞察每个消费者偏好制定差异化定位。 随着中国公司和消费者的成熟,我们相信这种数据驱动的营销和销售方法将变得越来越意义重大。公司未来的成功将取决于中国消费者能被怎样了解、定位和说服。领先公司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准备向这个数据时代过渡,即如何从以技术为主导的方法转为客户导向战略,使用数据带来业务增长。
--《变革中的思索》读后感 利用将近一周的时间,迫不及待的将张亚勤博士的《变革中的思索》读完。其中有些内容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似乎每重复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即使现在搁下了手中的书,但仍然有一种余音绕梁的感觉。这本书收集了作者生活中的一些杂记,如演讲访谈等。内容从技术到管理还有生活中的片段,每一处都透露着不同的“思索”。当今时代名人出书的很多,但我遇到的像这么实用而又真实的却很少。 书中的每一页每一个细节,在我的眼里都是那么的不同。尤其看第一部分“解码创新”,我是多么的渴望如果这些内容我知道的时间不是现在,而是在当时那该有多好。近年来云计算被渲染的风风火火,更巧的是前一段时间我曾经搜寻关于讲云计算的书籍。目前市面上的书就那么几本,书少的让人感觉到深奥而新颖,当看了这里的“云计算三部曲”,我一下似乎明白了好多,这种引领的方式让迷茫的人醒悟。张博士对创新,对技术的分析,书中收录的最早的追朔到2000年,而如今8年多了,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代在变革,而这一切都温和了他当时的分析。因而我试图的幻想,如果当时我就聆听了这些…… “中国知造,慧及全球”,每一处都是那么的令人振奋。当读到对“四大发明”以及对古代科技的分析,以及和现在的现状的比较,无处不透露着高度而又常人不可迄及的理性。张亚勤博士把四大发明的阶段,以及当今阶段的创新做比较,使我深深的领悟了时代的变化,以及时代中的不同,在不同中如何才能持续的创新呢?书中给出我们一个简洁而又明了的答案--在变革中思索。在我心目,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张亚勤博士是一个无比成功的人,是天才,但在“管理心得”中我则更看到的是他的谦虚和以及精益求精学习态度。令我印象很深刻还有书中那副书架图,在那个书架上几本书清晰可见,尽管这或许是一个有意与无意的片段,但我觉得透过这一角看到了他更真切的生活。我曾经看过一些把孙子兵法和管理结合的作品,而在这里的“管理心得”中同样可见,除了让人感到亲切而外,更意识到了如何对“经典”在时代变革中的思索。回眸历史,有好多好动的事令人感慨和惊讶,但感概和惊讶都没有用,有用的是在今天该如何,如何利用它,好多人迷茫,我也不例外,幸好我看到了张亚勤博士对经典的“思索”。 市面上关于介绍微软的书很多,而读到这里的所提及的微软,让人感觉却是那么的不同。亚勤博士是用微软作为一种载体,给我们传递一种理念,一种跨国公司的理念,一种成功的理念……“心灵的记忆”,看似朴实而生活的话的章节,而无处不透视着“变革的思索”无论“与基辛格博士的重逢”还是“放飞的母爱”,都让人无处不感到那是一种不同的境界,更是一种追求生活真谛的态度。 读这本书就像和张亚勤博士的一次心灵的交谈,谈话内容在心中萦绕,当然那几个公式是也记忆犹新(例如IT=IP+IQ),这些都让人感到张亚勤博士不但是一位卓越的科技人员,而更是一位生活中的智者。大多数人认为张亚勤博士是天才,他的成功是不具有可复制性的,而我更觉得,这本书则是亚勤博士用雄鹰的视野,告诉大多数人应该走的路。 |